默克尔卸任后炒股配资平台技巧,德国的命运何去何从?
尽管处在炎热的三伏天,俄乌战争已经打了半年有余,世界却依然未见一丝烟消云散的迹象。对于全球大部分国家而言,战争的延续似乎对他们没有太大影响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大家都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节奏,国际油价也在战争爆发后的波动中回落,回到了战争前的水平。
理应如此,除了俄乌两国之外,其他国家都依旧按部就班地生活,每天仍在期待明天的阳光。可有一个国家,它的情况却截然不同。这个国家既紧张又焦虑,那就是被称为“欧洲小强”的德国,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虽然气温高得让人汗流浃背,但德国总理朔尔茨却早已感到内心的寒冷。因为他收到了一条令全德国都胆寒的消息:原本应当供应德国天然气的“北溪一号”天然气管道,由于涡轮机未能按时送到俄罗斯,导致该管道无法完全恢复运行。这对德国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。
展开剩余84%想要顺利度过即将到来的严冬,德国必须保证“北溪一号”天然气管道的畅通。然而,情况并不如人所愿。默克尔时期精心推动的“北溪二号”管道早已被德国自己宣判死刑,而“北溪一号”现在也面临严重的供气困境。自从俄乌冲突爆发后,德国举起制裁俄罗斯的旗帜,狠狠伤害了原本就脆弱的能源供给链。如今,北溪一号的输气量至少减少了60%,供应严重短缺,供气一度变得更加昂贵,需求迫切。
在命运的咽喉被逐渐紧握之时,德国迅速采取行动,要求加拿大尽快向俄罗斯提供涡轮机,以保证天然气供应。但乌克兰对此表示强烈反对,认为加拿大的做法有失体面,于是加方决定将涡轮机交给德国,由德国代为交给俄罗斯。然而,俄罗斯方面却拒绝接受这一“礼物”。它表示:“我们正在被你们制裁,怎么可能接受你们的请求?”于是,涡轮机的交付再一次陷入僵局。
虽然外面正是酷热的三伏天,朔尔茨的内心却如同严冬。没有意外的话,德国很可能再次重温1941年那段充满寒冷和痛苦的岁月。
对德国来说,这一局面显得特别尴尬,尤其是作为欧洲的经济领袖和欧盟的大哥,德国竟然不得不低声下气,恳求外部援助。这样的局面,不仅让人感到无奈,甚至带着几分讽刺。毕竟在默克尔时代,德国的国际地位无疑是强大且灵活的,至少在外交上,德国总能如鱼得水,左右逢源。而如今的德国,已经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。
那么,为什么在默克尔卸任之后,德国会落到如此局面?为什么德国的国际地位如此急剧下滑?静夜史认为,问题的根源在于德国的“模式”已走到尽头,而这种模式的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:“没有主权的领袖,像手中的沙,风不吹走,走两步就散了。”
从欧洲地图来看,德国确实地处欧洲的核心地带,拥有足以威震四方的地理优势,理论上它具备强大而无可匹敌的地缘政治潜力。然而,尽管占据了中央位置,德国却不得不面对周围强邻的围攻,犹如古魏国处于四面楚歌的尴尬局面。在如此困境下,德国为了避免被邻国吞噬,不得不尽可能扩大自身疆域,增强国力。
然而,问题是无论德国向哪个方向扩张,都难逃腹背受敌的困境。周边国家虽然各自天差地别,矛盾重重,但在涉及到如何处理德国的崛起时,它们的立场却是高度一致的。举个例子,第一次世界大战前,沙俄与法国结成同盟,共同对抗德国。即使在希特勒主政时期,纳粹德国通过与苏联结盟,一度消除了两线作战的威胁,但最终还是未能躲过英国的顽抗,德国的战略目标最终泡汤。
二战期间,英国依旧坚决阻止德国崛起。作为岛国的英国,一直奉行“离岸平衡”的政策,极力避免欧洲大陆任何国家的强大。即便在法国投降后,英国很快与美国以及苏联联合,成立了庞大的反法西斯同盟,最终彻底击败了纳粹德国。
战后,德国不禁感到极度的悲哀。几十年辛苦的努力,不但未能恢复神圣罗马帝国的辉煌,反而彻底失去了大片国土,国土面积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54万平方公里骤减至35.7万平方公里,甚至东普鲁士与西里西亚这两个重工业基地也都被割让给了他国。
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惨败,德国终于认识到,在这个欧洲强国林立的大陆,想要凭借暴力统治并统一欧洲,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随着美苏争霸的开始,德国的军事羽翼被彻底剪掉,原本在欧洲的强势地位逐渐被边缘化。
然而,命运之神似乎给德国带来了另一线生机——美国的“马歇尔计划”成为了德国复兴的契机。二战后,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。美国和苏联成为超级大国,并分裂成对立的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。为了确保对西欧的影响力,且消化二战后的积压库存,美国在1947年推出了马歇尔计划,推动西欧迅速复兴。
联邦德国虽然失去了大部分领土,但凭借普鲁士时代打下的坚实基础和强大的产业工人,它很快迎来了经济复苏的机会。至1950年代中期,西德经济已经重新强大,迅速成为西欧的经济领头羊。
此时的德国,正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。随着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控制加强,德国意识到必须要利用经济一体化,突破被美苏压制的困境。于是,法国与英国的联合为西欧一体化打下了基础,而德国则自然成为了这一过程的领头羊。随着欧盟不断扩张,德国在其中的地位也愈加突出。
然而,随着冷战的结束,苏联解体后,欧盟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。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,它们在政治上依赖美国,而在经济上又紧密联系欧盟,这使得欧盟在与美国对抗时陷入两难的境地。美国不断操纵东欧国家的立场,使得欧盟的统一面临严峻挑战。
在此背景下,默克尔通过自己的政治智慧,保持了欧盟的相对稳定,成功处理了希腊债务危机、克里米亚危机等多重危机。她的努力使得德国在欧盟中的号召力达到巅峰,成为了欧洲的经济引擎,她也因此被誉为“欧洲之母”。然而,尽管默克尔做出了巨大的努力,德国的根本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。
在默克尔之后,德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滑。面对美国对欧盟的操控、俄罗斯的压力以及英国的搅局,朔尔茨接任后发现自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。他必须决定是继续依附于美国,还是独立自主,这也决定了德国未来的走向。
德国当前的困境,本质上反映了德国过去的战略错误以及全球格局的变化。没有了默克尔的“平衡术”,德国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,国际地位逐渐下滑,欧盟的统一性也面临着严峻考验。
结语
从默克尔到朔尔茨,德国的命运经历了剧变。默克尔的时代,无疑是德国的黄金时期,而在朔尔茨的领导下炒股配资平台技巧,德国必须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内外压力。德国的未来,将取决于它如何在世界大国的博弈中找到
发布于:天津市悦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